央广网北京5月10日消息(记者田芳毓)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昨天,国务院再次就促进外贸稳定发出大招,专门发布《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多措并举,促进外贸创新发展,努力实现外贸回稳向好。
缓解外贸企业资金压力
中国外贸面临全球经济的周期性、结构性调整,已经连续几年下行,攻坚克难的任务依然很重。因此,《意见》出台从5个方面提出了14条促外贸的政策措施,相比从前更具有精准度,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重点。
首先要解决的是外贸企业资金从哪里来的问题。部分政策将有利于缓解这一难题,比如鼓励金融机构对企业贷款,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指的是有订单、有效益的外贸企业。另外,将扩大企业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并在收购、营销等方面加大信贷支持。
提升自身优势才有国际竞争力
第二个重点是外贸业如何提升优势:包括巩固传统竞争优势和培育竞争新优势。巩固传统优势方面,提出将支持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东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腾退用地经批准可转变为商业、旅游、养老等用途。针对这点,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邢厚媛建议,中西部应结合本地产业,形成产业集群。
邢厚媛:结合中西部地区的资源要素的禀赋很重要,因为现在制造业如果没有一定的产业配套,是很难形成一个集群的,而没有集群的产业,是不称之为产业,只能说是作坊式的一两个工厂。这样它的制造成本是非常高的。只有集约化地发展产业集群,才可能形成现代化的工业体系,才会有竞争力。
在培育新的竞争优势上,意见表明,支持企业建立国际营销网络体系和境外服务保障体系,将加快培育外贸自主品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认为,这有利于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桑百川:培育外贸新优势主要指是依靠技术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形成新的竞争力,这样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球价值链高端领域里将会获得比较大的优惠的支持。比如我们在高铁出口、电子信息产业以及核电等领域,在培育它们新优势的过程中,我们就需要通过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的组合拳,来综合配套地支持这些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巩固并提升自身的优势。
互惠互利才是长久之计
这次的《意见》很像是分类做好加减法,用减法换加法,通过减掉企业的负担和成本,来换得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加法。不过,从长远来看,互惠互利才能实现外贸的优进优出。本次意见提出“支持边境贸易发展、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等内容,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认为,这是希望通过贸易便利化、自贸区“双拳出击”来推动外贸增长。
张建平:目前来讲,美国、欧洲、东盟和日本、韩国这些主要的经济体在我们的外贸中占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那么这些市场的好坏对于我们整个外贸数据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而“一带一路”的这些国家虽然份额大约只占总份额的1/4,但是它的增长潜力是比较大的。所以从政府对企业的帮助角度看,一个是要加快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的相关措施,另一个就是要加速推进四大自贸区的制度化建设。